跳到主要內容

世新大學桌機平板logo 世新大學mobile-logo

世新大學FBInstagramyoutube世新app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創新教學 孕育學生成為「心靈捕手」

發佈日期: 7/25/2025(五) 瀏覽次數 29

【文、圖/公共事務室】
【資料、圖/社會心理學系提供】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以創新教學模式與實務導向,提供學生探索心理學的全新視角。課堂不再是單向的知識灌輸,而成為「人際互動實驗室」,教授化身引導者,陪伴學生挖掘內心潛能。透過理論與實務的交融,心理學的學習過程充滿驚喜與趣味,讓學生在探索自我與人際互動中找到心理學的價值。

  在實務操作上,社心系以PBL專題式學習模式設計多元專案,讓學生深入社區,體驗「做中學」的真諦。例如,系主任張志堯的「大文山社會支持與社區認同」計畫,帶領學生參與地方社區心理支援;副教授江巧如的「學齡兒童的社會情感學習支援計畫」,探索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副教授孔祥明的「看見我,聽見我:大文山老年人心理健康與休閒小館」,聚焦長者心理健康促進;副教授曹家榮的「興隆樂遊:公共住宅長者身心支援增強計畫」,則結合心理學與社區服務。這些專案不僅讓學生將理論付諸實踐,更累積了深刻的心理學洞察。

  特色課程「諮商理論與實務」則以實戰工作坊形式,為學生開啟通往專業心理師的道路。學生在課堂中輪流扮演諮商師與個案,學習精準提問、專注傾聽,並溫柔接住對方的情緒。這種訓練讓學生從自我覺察到人際互動的探索中,掌握療癒人心的能力,並內化為直覺性的人際關係經營技巧,為未來職場與生活奠定基礎。

  此外,社心系長期推動大學社會責任,透過心理學專業深入社區,為不同族群提供心理支持。學生在課程中累積實務經驗,包括設計兒童社會情緒學習活動、規劃長者互動方案、促進跨代連結與同理心,並與地方政府及機構合作,提升民眾的情緒管理與生活品質。從新店區中小學的團體輔導、反霸凌工作坊,到景美老人中心的延緩失智活動,再到台北監獄的個案紀錄與支持團體,學生以專業能力展現影響力,也為心理學研究所申請奠定紮實基礎。

  世新社心系的課程不僅讓學生擁有讀懂心理、療癒人心的能力,更引領他們將心理學融入生活,開啟更多可能性。透過創新教學與實務應用,世新社心系培育出兼具專業與人文關懷的心理人才,成為未來職場與生活中的「心靈捕手」。


圖一:世新大學社心系持續多年的「世新大學城綜合社區支援計畫」與學生團隊開發的心理學桌遊


圖二:世新社心系師生前進景美社區老人服務中心,為長者規劃健腦活動


圖三:世新社心系長期堆動大學社會責任,深入社區為民眾與學童導入社會情緒學習


圖四:世新社心系以PBL專題式學習模式設計多元專案,讓學生體驗「做中學」的真諦


圖五:世新社心系特色課程「諮商理論與實務」以實戰工作坊形式,為學生開啟通往專業心理師的道路

 

:::

優久聯盟網站(另開視窗)校務及財務資訊公開專區(另開視窗)通過AA無障礙網頁檢測

世新大學 版權所有 Shih Hsi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