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共事務室】
【圖/校園記者 許博勛、林禹丞】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舍我紀念館共同發行的期刊《傳播研究與實踐》再度在學術界掀起波瀾,榮獲國家圖書館頒發的「期刊即時傳播獎」與「期刊長期傳播獎」雙重殊榮。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及期刊主編李佩雯受邀出席28日舉辦的頒獎典禮,獲獎成就不僅彰顯了世新大學在傳播學術領域的卓越影響力,也確立了其在台灣三大傳播學研究期刊中的重要地位。此期刊從「精選組」18學門、88本核心期刊中脫穎而出,成為僅有的20本獲得雙獎殊榮的期刊之一,充分展示了其在學術界的持續影響力。
國家圖書館公布的「113年臺灣期刊資源學術能量風貌報告」,透過「期刊文獻資訊網」及「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兩大系統,詳細分析過去一年期刊文獻的使用情形及熱門研究主題。報告指出,人工智慧已成為最受關注的研究領域,超越COVID-19肺炎,反映出科技發展的趨勢及其在教育、醫療及產業中的應用潛力。此外,永續發展作為全球重要議題之一,也在台灣學術界中佔有一席之地,顯示出對環境治理及社會責任的關注。十大熱門主題關鍵詞包括:人工智慧、COVID-19肺炎、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臺灣、生成式人工智慧、淨零排放、高齡者、永續發展、學習成效。
《傳播研究與實踐》主編李佩雯分享榮獲殊榮的喜悅,並感謝陳校長在擔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期間促成創立。李佩雯強調,期刊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歷任主編的辛勤耕耘及編輯團隊嚴謹態度的成果。她指出,《傳播研究與實踐》始終致力於接納多元主題,並以服務研究者為宗旨,希望能為國內傳播學術的積累做出實質貢獻。陳校長也親臨現場,儘管日程繁忙,仍撥冗參加,充分顯示他對傳播學界學術研究的高度重視。李佩雯在訪問中流露出對未來的期許,她希望世新學子能秉持手腦並用的校訓,不僅在實務專長上精益求精,更要深化學術理論,以創造更具深度的內容與視野,為國內傳播界帶來新的活力和突破。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以專業視角指出,他對期刊獲獎的榮耀表示由衷的欣慰與感謝,並展望未來期刊將繼續推動傳播學術的創新與實務應用。陳清河強調,《傳播研究與實踐》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跨領域研究平台,能夠與學校的傳播教育進行深度對話,並結合傳播實踐與社會脈動,提供高品質的學術環境。他期許期刊在未來能以更深遠的學術視野和國際化布局,進一步強化其在華人地區乃至全球傳播學界的影響力,推動傳播研究邁向新的里程碑。
圖一: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梁學政(中)為精選期刊傳播-五年引用、長期引用社會學、傳播學得獎者頒獎
圖二:《傳播研究與實踐》主編李佩雯(右)代表領取國家圖書館頒發的「期刊即時傳播獎」與「期刊長期傳播獎」雙重殊榮
圖三: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梁學政(右起)、國家圖書館館長王涵青、副館長翁誌聰與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交流研究趨勢
圖四:《傳播研究與實踐》期刊由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舍我紀念館共同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