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習校園記者 戴慈殷】
【圖/實習校園記者 龍俊佑】
【編輯/公共事務室】
世新大學全媒體識讀大師講堂於近期邀請到「天才IT大神」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以「台灣社會創新發展趨勢」為主題,講座全程讓台下的觀眾使用「Slido」線上互動系統進行提問,同學們可以在系統中針對感興趣的問題「按讚」,唐鳳使用民主的方法設定講座議題,在現場一一解答大家的疑問,讓現場討論更加熱絡。
講座一開始就有同學提問:「台灣政治目前面臨到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唐鳳表示,民主政體勢必會遇到非黑即白、兩極化的言論現象,從前還有報紙媒體負責平衡報導,但在新聞來源為網路的時代,民眾更有可能先入為主,受到第一時間接觸的說法影響,尤其看到義憤填膺的報導時,自然而然就會將這類型的訊息分享出去,俗稱「出征」,將憤怒的情緒導向特定的群體,即便後續有平衡報導的文章出現,也無法接受相對立場的觀點,而這也是目前唐鳳的團隊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試圖讓台灣媒體更親社會。
談到社會創新,唐鳳解釋,社會創新其實就是「眾人之事,眾人助之」,對於公眾而言有利益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參與行動(Actionable)、參與之後能夠觸類旁通並傳播出去(Connected)、且任何人都可以再次改作,成為開放式的創新(Extensible),就是社會創新的一環。唐鳳也提及,台灣在推動社會創新的方式為政府全力支持,但不主導,在社會創新平台上有約500個社會創新的組織,這些組織是經由篩選後得到政府的支援,但政府絕不干涉組織創新的方向,組織依然須透過群眾幕資等方式自行經營。
唐鳳在採訪中也表示,新聞工作者的存在讓民眾能夠看到社會中不公不義的事件,或者結構性的問題,此類報導幫助民眾去意識到這些問題並無法單靠「出征」解決,應形塑對事不對人的觀點,一起想辦法避免悲劇再度發生。除了專業人士,全民擁有「媒體素養」也很重要,例如教授們會帶領學生參與總統候選人事實查核計畫,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媒體也應該肩負起新聞倫理的責任,而不僅限於分享自身的生活事物。
最後唐鳳鼓勵同學們從聯合國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切入,找尋自己有興趣的項目與相信的價值,展開問題導向的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當學生帶有問題意識來到大學,才能夠在學校得到教學相長的效果,而不是一個學位而已。
圖一:同學們將問題輸入slido,與唐鳳互動進行提問
圖二:唐鳳回應同學們的各式提問
圖三:同學們專心聆聽唐鳳演講
圖四:唐鳳與現場師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