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實習校園記者 戴慈殷】
【編輯/公共事務室】
台北市議員鍾沛君於昨(17日)應邀出席世新大學全媒體識讀課程,談論「政論節目:真理辯論場還是吵架王煉蠱皿?」,曾擔任三立新聞市政記者與TVBS 主播的鍾沛君,結合自身媒體業及政治圈的經歷,與世新學生探討身為閱聽眾該如何看待政論節目。
演講一開始,鍾沛君走到台下,主動以近距離與學生暢談,她提到自己的職涯路程很特別,曾為伊林模特兒經紀公司簽約模特兒,她自虧「減肥很痛苦」再加上從小就屬於愛說話的小孩,希望能夠擔任擁有發言權的角色,也因此立下從政的決心。
鍾沛君將政論節目定義為兩大類,分別是call in 式和非call in 式,她認為call in 式的節目強調與觀眾互動,更受到觀眾喜愛,但主持人就得時時把關民眾的發言,在法律容許的界線內發表言論。鍾沛君也提醒學生,可透過有無字幕,分辨「直播」及「預錄」節目,若是預錄節目就會有字幕,這也表示製作單位有可能刪減來賓戶的發言,導致閱聽人接受的訊息是經過剪輯的片面之詞。
「平行宇宙,原來真的存在!」,鍾沛君認為從「牛肉麵風波」次日的政論節目標題可發現,各家媒體關注的事件未必一致。當平行宇宙發生時,若閱聽人擁有辨別能力,才可能發現事件背後的「眉角」。鍾沛君也坦言,政論節目擁有既定的政治立場是很正常的事,學術界對此現況有所擔憂,但業界對此的角度顯得開放許多,因此閱聽人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格外重要,才不會淪落為被輿論操控的對象。
「面對講座後學生提問:從媒體業轉職到政治圈的優勢為何?」鍾沛君表示,經歷記者與主播的訓練,讓她在擔任議員選擇議題時更加得心應手,面對媒體的發言也更懂得應對進退。鍾沛君回憶當初父親鐘則良建議她將記者這份工作做為進入政治圈的跳板,透過暴露於螢光幕前,建立與民眾之間的關係,讓她順利前往從政這條路上。
最後,鍾沛君勉勵學生們無須被大學主修科系所框架,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興趣更重要,尤其大學四年是最寶貴的時光,選擇與職涯發展相關的工讀,善用課餘時間是造就不一樣的人生的重要軌道。
圖一:11月17日台北市議員鍾沛君蒞校演講「政論節目:真理辯論場還是吵架王煉蠱皿?」
圖二:大一新生透過全媒體大師講堂認知到媒體識讀的重要性
圖三:現場學生針對講座主題進行發問
圖四:演講結束後學生主動發問鍾沛君跨領域學習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