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世新大學桌機平板logo 世新大學mobile-logo

世新大學FBInstagramyoutube世新app

紀錄片導演不愛紀錄片?一探《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的跳脫思維

發佈日期: 12/13/2017(三) 瀏覽次數 1156

【文/校園記者 翁珮恒
【圖/校園記者編輯 高子涵
【編輯/公共事務處 潘韜宇
 
  紀錄古文物修復師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中國大陸播出後爆紅,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修復師的工作奧秘。導演葉君接受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邀請來台,於12月12日至世新大學,與兩岸知名媒體人盧秀芳、曹景行進行「兩岸青年論壇」,帶領師生體驗真實世界的穿越劇。
 
  「拍攝的過程一點都不享受,而且身心俱疲,頭髮還一直掉。」不同於其他紀錄片導演,葉君直爽的說話方式總是逗得台下哈哈大笑。他坦言,因為自己沒有受過拍攝的專業訓練,過程中壓力相當大,且要在資源、資金少的情況下,半年之內完成拍攝,他形容,「跟大家大學期末交作業的心情是一樣的。」也因為劇組其他夥伴的幫助,才得以讓這部紀錄片順利產出。
 
  葉君認為,《我在故宮修文物》是一部「披著故宮外殼的職業劇」,因為自已換工作頻繁,一直有職業困惑,而這部片是將看到的東西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並藉此深入文物修復師的內心世界,讓觀眾了解這個職業。而對於拍攝此片後,是否發現屬於自己的路,產生脫離職業困惑之感,葉君則坦言,「我並不是一個紀錄片的愛好者,平時也不怎麼看紀錄片。」他透露,自己依舊在思考未來一年的規劃,包括做動畫、寫兒童讀物等,不過他認為,將工作融入自己平時的用心觀察及生活體驗是不會變的。
 
  而投身台北故宮博物院工作31年的前院長周功鑫,對於紀錄片拍出充滿人性的修復工作相當感動。「身為博物館人,要愛人愛物,對物要有著特別的感情。」她認為,導演在拍攝的手法上處理得相當好,透過人物的故事,讓觀眾更了解文物修復師的工作、理解修復文物的重要性。
 
  「其實我不太關心傳統紀錄片講究的客觀性、真實性。」葉君說明,傳統紀錄片的要求經常成為框架,限制自己對於拍攝的手法,不過他認為「表象不一定是真相」,生活點滴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呈現方式。藉由分享拍攝《我在故宮修文物》過程的心境,葉君跳脫一般思維、直率的發言,打破學生對於紀錄片導演的既定印象,也讓在場學生直呼:「導演您真可愛!」
 
圖說如下
圖一:世新大學與旺旺中時集團舉辦《兩岸青年論壇》,邀請紀錄片導演葉君和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深入對談。

圖說如下
圖二:紀錄片導演葉君拍攝《我在故宮修文物》,創下大陸網路破億點擊率,受邀分享拍攝過程點滴。

圖說如下
圖三:中天新聞台當家主播盧秀芳訪談深入、問答流暢,為觀眾揭開許多幕後故事。

圖說如下
圖四: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針對文物的修復與保存交流專業見解。

圖說如下
圖五:大陸知名媒體人、評論員曹景行妙語橫生,與盧秀芳默契絕佳。

圖說如下
圖六:論壇由中天新聞主播馬千惠開場。

圖說如下
圖七:活動親切幽默的對談方式及有趣的拍攝秘辛,獲得世新學生滿堂彩。

圖說如下
圖八:世新學生踴躍發言,熱情給予回饋。

圖說如下
圖九:《兩岸青年論壇》首次來到世新舉辦,主持人、來賓與學生合影。

圖說如下
圖十:葉君的幽默回應在現場獲取高人氣,學生一一留下與他合照。

:::

優久聯盟網站(另開視窗)校務及財務資訊公開專區(另開視窗)通過AA無障礙網頁檢測

世新大學 版權所有 Shih Hsi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