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世新大學桌機平板logo 世新大學mobile-logo

世新大學FBInstagramyoutube世新app

《當愛不見了》訴說兒童失蹤悲歌 知名法官和製作人激盪分享觀點

發佈日期: 4/23/2019(二) 瀏覽次數 800

【文/校園記者 張嘉恩
【圖/實習校園記者 陳妍蒨】
【編輯/公共事務室 范惠婷
 
  世新大學廣電系開設「廣電學產合作專題」特色講堂,每週放映和法律相關的影集,並在映後邀請法界人士和編劇導演一起賞析,用「傳播貫穿各學門」的核心目標演繹出法律素養與價值。18日播放俄羅斯劇情片《當愛不見了》,邀請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廳長謝靜慧以及台灣知名戲劇製作人、同時也是世新廣電系校友王珮華,分別以法律和傳播專業角度分享觀後心得。
 
  《當愛不見了》曾獲多項電影獎項提名紀錄,亦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等。該部劇情聚焦在一個分崩離析的小家庭,講述一對只想離婚、在外各自有新伴侶的夫妻,其夾在中間的12歲兒子成了拖油瓶,一次雙親爭吵後兒子就出走失蹤,但兩人卻是幾天後才輾轉得知,而後展開一連串的協尋過程。其片多被網友認為直指社會普遍的家庭問題、企業文化的偽善規則和俄羅斯的社會現況,觀察之深難能可貴。
 
  現為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廳長的謝靜慧,以影片中的家庭和兒童問題分享在家事法庭的經驗,提及有許多審判案例皆因孩子長期不受關注,一如劇情中父母並非是第一時間發現兒子悄然消失的人、劇中母親也經常沈溺於手機世界中,疏於關心孩子。謝靜慧進一步指出,現今的社會政策中,兒權法的保障是相當羸弱的一環,家事法庭即是為了讓父母透過對話決定離婚與否以及孩童的照顧權益。
 
  曾製作許多台灣知名戲劇節目如《光陰的故事》、《犀利人妻》的製作人王珮華,以自身超過30年的影視經驗談起,認為該片鏡頭語言細膩真實,鉅細靡遺地呈現生活細節。王珮華表示,影像最為人動容處在於,雖然每個人的成長背景都不同,但會藉此勾起共同的經歷和感觸,如劇中兒子拋掛在樹梢隨風飄的絲帶,暗示無家可歸的脆弱靈魂,同時肯定該片導演常用慢鏡頭敘述生命情感,拍攝手法饒富寓意。
 
  現場學生觀影後反應熱烈,除了從失蹤協尋的法律問題詢問、也提出對劇中畫面設計的好奇等。謝靜慧最後也總結反思道:「我們就是這麼冷漠的社會,難道還要繼續這樣下去嗎?」王珮華也以此勉勵大家要刺激自己的想像力、多觀察周遭人事物,才能找出問題和情感,「這部電影的答案是什麼?不要只是去看,去付出和改變,就是最好的答案」。
 
圖說如下
圖一: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廳長謝靜慧以專業法學角度談論《當愛不見了》劇中情節。
 
圖說如下
圖二:台灣知名戲劇製作人王珮華以畫面意境來分析劇中角色的心境轉折。
 
圖說如下
圖三:透過法律與戲劇的互動磨合,以不同角度透析電影,延伸出作品探討的真正意涵。

圖說如下
圖四:世新大學廣電系開設「廣電學產合作專題」特色講堂,為世新大學學生培養法律素養及觀念。

圖說如下
圖五:現場學生針對電影內容向講者積極發表意見。

:::

優久聯盟網站(另開視窗)校務及財務資訊公開專區(另開視窗)通過AA無障礙網頁檢測

世新大學 版權所有 Shih Hsi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